找到相关内容5381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惟因老和尚禅七开示

    “讲心来为汝安!”慧可云:“觅心了不可得!”达摩云:“与汝安心竟!”慧可于言下开悟。觅心既不可得,又谁知疼痛呢?慧可被达摩一问,顿时明白了,觅心是不觉痛,无形中安了心。我们听了这个故事,有哪些启发呢?...

    惟因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6431590728.html
  • 谈心的秘密--星云法师

    能成佛呢?我且问你:牛拉牛车不走,你是打牛呢?还是打车呢?”马祖听了之后,当下豁然开悟:真正的禅坐不在形体的枯坐,而在心地上用功夫,“坐破蒲团不用功,何时及第悟心空?&...

    星云法师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0334191038.html
  • 互动中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佛祖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地方,苑内一片林木葱茏。据说,释迦牟尼成道后首先来到了这里,寻找曾与他一起在尼连禅河畔苦行六年的五位伙伴。就是在这里与他的伙伴们讲授了自己的参悟之道,五位听后当即开悟成了佛的第...

    成建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0291529.html
  • 迈向佛家型般若治疗学的建立——以《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为核心的展开

    性”。阐明佛教般若智慧的经典可以说随处可见,但衡诸其流通状况,可能《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影响最大,不论三论、天台、华严、唯识各宗皆于此有所注疏,六祖慧能之闻及此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更是脍炙人口...愚痴”为例,观想世间万象如何生起?如何对待?如何认知?如何虚妄?何者为心?何者为佛?……如是生疑,如是开悟。同上注,页185。此是经由因缘所生法的修习,追根究底,大破沙锅,终而决断,久而久之,自能一悟...

    林安梧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4491607.html
  • 冯学成:《中庸》说要第四讲

    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当我们看老佛爷的佛经时,就可以看到老佛爷无非也就是每天早晨起来后端起砵砵到城里面要饭,饭吃完了洗脚,然后和徒弟们坐在一起讲经说法,从来就没说过哪天老佛爷不吃饭、不洗脚。假使你开悟了...

    冯学成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60392106.html
  • 弘一大师文学集学习笔记

    继续精进,“去泥纯水,为永断根本无明。”故藕益大师: “越得此关,方为大乘正因。”一般禅宗的开悟,就是这个境界,必须要有人印证,此境界犹如夜月,众星围绕,也就是自性时时现前。一念不现前,便与菩萨心得...个行脚僧教他参话头,不久开悟了,便到附近的山洞中潜修。过了十多年,时机成熟,便出山洞,在大路边烧开水给来往过客喝。这时刚死的京城太后娘娘托梦给皇帝,请福建高僧超荐。帝不知是谁,只好命请福建所有僧人进京...

    化来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54092324.html
  • 法显与《佛国记》

    ,有佛驮跋陀罗与之“参互辨定”,使佛经的翻译发展成直接翻译,其准确度大为提高。诚如《续高僧传·玄奘传》中载:“前后僧往天竺者,首自法显、法勇,终于道邃、道生……通言华梵,妙达文荃,扬导国风,开悟邪正。...

    郭鹏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43392688.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三)

    开悟众生,随众生的心力所能理解而说的,全看具体情况而定,不说定有,也不说定无。其实,法无定相,整个世界如幻如化,不可戏论真假有无。您提问的目的,是要追求一种真实的有,那也就和戏论一样了。   原典 ...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193156.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

    会成佛。功德积满,只须一生,就不得不成佛。菩萨有两种:一种是功德圆满,自然成佛。一切菩萨在初发心时,都立过誓愿:我当度一切众生。以後心智渐渐开悟,懂得没有一佛能度一切众生,所以,诸佛得一切智,度脱可度...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293158.html
  • 熊十力对朱、王《大学》“格物致知”诠释的整合

    格物穷理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难题,当想不通之时,不要放弃,念兹在兹,时时思索,必然至极而通,豁然开悟,理与道自然现于前。熊先生所言之理与道,当然不可能只是指物理,也包括德性在内,其由积学可至顿悟的思想,...

    赵卫东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3165693581.html